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蜘蛛杀蛇

薛福成〔清代〕

  尝见一将蛛布网壁间,去地三之许。一大蛇过其下,昂首欲吞之,而势稍不及。久之,蛇且行是,将蛛忽县丝而下垂身半空,若将逐蛇者。蛇怒,复昂首欲吞之,将蛛引丝上。久之,蛇又将行是,而将蛛复县丝疾下;蛇复昂首待之,将蛛乃还守其网。如是者三四。蛇意稍倦,以首俯地。将蛛伺其不备,奋身飙下,踞蛇之首,抵死不动;蛇狂跳颠掷,以至于死。将蛛乃吮其脑,果腹而去。

  噫!万物并生并育,一相食之机也。余偶见而偶志之,其未为余所见者,固不可以殚述——殆变化无穷是!夫物之大小强弱有定,而相制之机则无定,得其机则小可以制大,弱可以制强,盖斗智不斗力也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我曾经见到有一只蜘蛛,在离地三尺左右的墙壁间织了一张网。有一条大蛇从网下经过,昂起头想吞食蜘蛛,看样子是够不着没得手。过了一会儿,蛇将要离开,蜘蛛忽然挂在一根丝上爬下来了,身子悬在半空,像要追蛇的样子。蛇很生气,又昂起头要吞吃蜘蛛,蜘蛛拉着丝飞快地爬了上去。过了一会儿,蛇又准备走了,蜘蛛又忽然挂在一根丝上很快地爬下来了;蛇又昂着头要吃它,蜘蛛又回到了它的网上守着。如此重复三四次。蛇有些疲惫了,便将头伏在地上休息。蜘蛛乘其不备,奋力跳下,抓住蛇头,拼死不动;蛇狂跳不止,直至死亡。蜘蛛于是吸饮蛇脑,吃饱了才离开。

  啊!万物一同产生并共同生长繁殖,都是得到机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本文通过蜘蛛智斗巨蛇致其毙命的故事,揭示强弱相制中“智胜于力”的生存法则。作者以“蜘蛛悬丝挑逗”与“蛇首俯地倦怠”的反复周旋为叙事焦点,形成两者悬殊体型下动态博弈的戏剧张力,最后以蛇“狂跳颠掷至死”的结局反向印证蛮力之局限。末段议论更将微观生物斗争升华为万物竞存法则,以“斗智不斗力”点破题旨,又暗含“以柔克刚”的哲理隐喻,冷峻笔法下涌动着对生存智慧的深刻洞察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游灵岩记

姚鼐 姚鼐〔清代〕

  泰山北多巨岩,而灵岩最著。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。其状如垒石为城墉,高千馀雉,周若环而缺其南面。南则重嶂蔽之,重溪络之。自岩至溪,地有尺寸平者,皆种柏,翳高塞深。灵岩寺在柏中,积雪林下,初日澄彻,寒光动寺壁。寺后凿岩为龛,以居佛像,度其高,当岩之十九,峭不可上,横出斜援乃登。登则周望万山,殊骛而诡趣,帷张而军行。岩尻有泉,皇帝来巡,名之曰“甘露之泉”。僧出器,酌以饮余。回视寺左右立石,多宋以来人刻字,有墁入壁内者,又有取石为砌者,砌上有字日“政和”云。

 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,值子颍有公事,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。聂君指岩之北谷,溯以东,越一岭,则入于琨瑞之山。盖灵岩谷水西流,合中川水入济;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,皆泰山之北谷也。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,居于琨瑞山,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。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,而灵岩有朗公石焉。当苻坚之世,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,楼阁甚壮,其后颓废至尽;而灵岩自宋以来,观宇益兴。

 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,西近大路,来游者日众。然至琨瑞山,其岩谷幽邃,乃益奇也。余不及往,书以告子颍:子颍他日之来也,循泰山西麓,观乎灵岩,北至历城。复溯朗公谷东南,以抵东长城岭下,缘泰山东簏,以反乎泰安,则山之四面尽矣。张峡夜宿,姚鼐记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感旧四首·其三

黄景仁 黄景仁〔清代〕

遮莫临行念我频,竹枝留涴泪痕新。
多缘刺史无坚约,岂视萧郎作路人。
望里彩云疑冉冉,愁边春水故粼粼。
珊瑚百尺珠千斛,难换罗敷未嫁身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采桑子·桃花羞作无情死

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桃花羞作无情死,感激东风。吹落娇红,飞入闲窗伴懊侬。
谁怜辛苦东阳瘦,也为春慵。不及芙蓉,一片幽情冷处浓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